找回密码
查看: 1875|回复: 0

[在线阅读] 胜利的入城---摘自【耶稣真貌】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4-8-29 09:51:0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我想加入

x

  神为什么在最关键的时刻隐藏祂的脸......好象自愿顺服在无目的、无智能、无情的自然律下呢?
  --多斯妥耶夫斯基(Fyodor Dostoevsky)

  我所长大的教会总是跳过「圣周」(译注:指从棕树主日开始,经受难日到复活节的一周)的每一个事件,急忙地赶着听复活节的欢乐琴声。我们从来没有在受难日有过任何聚会,我们每一季只有一次纪念主的桌子,而且仪式很古怪,执事也很严肃地传送饼杯。

   我听说罗马天主教不相信死里复活,这是为什么天主教的女孩子戴的十字架上有个小人。弥撒,据说用异教仪式燃烧的蜡烛来表示他们注视在死亡上。基督教不一样。我们把最好的衣服、喜乐的诗歌以及教堂的装饰都留在复活节。

  后来我开始研究神学和教会历史,我才知道我的教会误会了天主教。他们像我们一样坚定地相信复活,并且事实上还写了不少教条来表明这种信仰 。从福音书上,我发现我的教会的另一个错误。圣经的记载到了神圣周的时候,不是加速超越,而是缓慢经过。一位早期的解经家说,福音书是耶稣最后一周的详细记录,不过前面有一段长的介绍而已。

  我所读过的传记中,很少有用过十分之一的篇幅来谈论主角的死亡——包括了像马丁路德·金恩和甘地这样的人物,虽然他们的死亡都是在暴力下 ,在政治上也有其重要性。但是在福音书中,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专注在耶稣生命中最高潮的最后一周。马太、马可、路加和约翰都认为死亡是耶稣的中心奥秘。

  只有两卷福音书提到他的诞生,四卷福音书中每一卷都用了几页来谈论他的复活,但是每一位记录者都详细地描述了所有引到耶稣死亡的事件。这是一件空前的事。在道成肉身以前,天使也曾出现在我们这个空间(还记得和雅各摔角的,以及来拜访亚伯拉罕的天使),也曾有几个人从死里醒过来。但是神的儿子死在地球上——弥赛亚怎么可能被打败?神居然被钉十字架!大自然为此一行为震惊,大地剧烈震动、岩石崩裂、天空顿暗。

  有几年,当「圣周」临近的时候,我就开始重读全部的福音书,有的时候一卷接一卷读,有的时候以四福音合参的方式来读。每一次我都被这种戏剧性吞噬。这份简单,未加修饰的描写,却有碾碎的权能。我几乎能听到低音鼓在背景中悲哀地击打着。没有神迹出现。没有尝试超自然的救援计划。这远比索佛克利(Sophocles)或莎士比亚的悲剧更深沉。

  世上的能力,当时最复杂的宗教系统(犹太教)和最有权势的政治帝国(罗马)联合起来,共同来对付一个孤独的人﹣﹣一个世上唯一活过的完人。虽然他遭权能的嘲笑、朋友的弃绝,然而福音书却坚定而又讽刺地显明,他是这整个漫长过程事件的主导者。明明知道在前面等着他的将是灾难,他仍然坚如盘石地面向耶路撒冷。他一直的目标就是十字架,如今死亡临近,他依然掌握一切的发展。

  有一年,我刚刚读过一遍旧约后,再开始读福音的记载。我透过历史、诗歌和先知书,得以认识一位大有权能的神。人会死亡、帝国会倾倒,甚至一整个民族会从地球上消失,但每一年整个犹太民族都会停下来,回想一下神把他们从埃及拯救出来的手法,一件充满了神迹的事件。我在出埃及记后一直穿过诗篇和先知书,都还感到那强烈的震撼的余波。这似乎暗示:一个被围困的民族,神曾经听过他们的祷告,可能神还会再做一次。

  带着这些记忆犹新的神迹,我来到马太福音中耶稣最后一周一幕一幕的情景。犹太人再一次聚集到耶路撒冷来纪念出埃及,并且庆祝逾越节。他们再一次希望进入永恒:一个谣言——弥赛亚已经来了!然后好象利箭射入希望的心脏,紧接着就是耶稣的被出卖、被审判和走向死亡。

  我们这一些已经知道结局的人,怎能体会得出耶稣跟随者所承受的那种悲恸世界末日的感受呢?几个世纪以来,这个故事变得更加熟悉,更使我无法体会,更别说再重新感觉活在这最后一周的人所受到的冲击。我只能记录下来当我再一次回顾这个激情的故事时,我感受到的特殊地方。

胜利的入城


  四卷福音书都提到这件事,乍看之下,耶稣似乎改变了他对喝采的嫌恶。群众把衣服和树枝铺在路上来表达他们的爱戴。「奉主名来的王是应当称颂的!」他们如此地欢呼。虽然耶稣对狂热的表达是很退缩的,但是这一次他却容他们如此。他向愤怒的法利赛人解释:「我告诉你们,若是他们闭口不说,这些石头必要呼叫起来。」

  从加利利来的先知,是否在耶路撒冷受到了拥护呢?法利赛人很警觉地叫着:「世人都随从他去了」。在那段时间,有几千名旅客在耶路撒冷聚集,对世人而言,这看起来很像一位君王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来夺回他应有的王位。

  还记得小时候,在棕树主日的崇拜以后,回家的路上,我心不在焉地把棕树叶子撕成小片,一边翻看主日学教材,下一个礼拜的主题是什么?这真是不合理:这么多的群众在一个礼拜中都顺服在他的脚前,怎么可能下一个礼拜,耶稣居然会被捕并且被杀害了呢?

  现在我再读福音书,我能看出一些暗流,可以来解释这样急转直下的形势。在棕树主日,有一群人是从伯大尼来的,这批人还在为着拉撒路的神迹狂欢,他们围绕在耶稣身旁。另外有一大群人是从加利利来的,他们大多是认识耶稣的。马太福音告诉我们,再另外跟随耶稣的就是瞎眼的、瘸腿的,以及一些孩子们。在这样的一群拥护者的后面潜在着许多的危险。宗教当局恨恶耶稣,而罗马的军队为了维持节日的治安,当然会听从犹大公会的请求,监视逮捕任何可能对整个秩序有威胁的人物。

  耶稣自己对这次荣耀的游行也有错综复杂的感受。路加记载当耶稣靠近城的时候哭了。他知道群众是多么容易叛变,这些呼喊「和散那」的声音,一周以后就会变成「钉死他!」的吼叫。

  这次胜利的入城,有一种双重性格的气氛。当我把所有的细节放在一起的时候,摆在我眼前的是一场闹剧。我能够想象一位罗马军官骑马奔驰到现场来调查这个骚动。他曾经参加过在罗马的游行,在罗马事情是按着规矩来办的。打了胜仗的将军,在阳光下闪闪耀目,跟在他后面是一队装备整齐的军官,展示着他们所征服敌人的军旗,在游行队伍的后面是绑着的奴隶、犯人、无赖,这些是那些反抗罗马的活教材。

  在耶稣胜利入城的行列中,这些爱戴的群众就成了罗马游行中最后的一批人:瘸腿的、瞎眼的、小孩子们,以及加利利和伯大尼来的市井小民。当这位军官看到他们所注意的对象时,他看到的是一位孤独的身影在哭泣。不是骑着高头大马,或是坐着马车,而是骑在小驴的背上。那借来的外套覆盖在驴背上,就是他的鞍子了。

  不错,在棕树主日是有一股胜利的气氛,但并非是可以使罗马人侧目的胜利,也不是可以令耶路撒冷的群众放在眼里一段时间的胜利。这算什么王的派头呢?
胜利的入城


  四卷福音书都提到这件事,乍看之下,耶稣似乎改变了他对喝采的嫌恶。群众把衣服和树枝铺在路上来表达他们的爱戴。「奉主名来的王是应当称颂的!」他们如此地欢呼。虽然耶稣对狂热的表达是很退缩的,但是这一次他却容他们如此。他向愤怒的法利赛人解释:「我告诉你们,若是他们闭口不说,这些石头必要呼叫起来。」

  从加利利来的先知,是否在耶路撒冷受到了拥护呢?法利赛人很警觉地叫着:「世人都随从他去了」。在那段时间,有几千名旅客在耶路撒冷聚集,对世人而言,这看起来很像一位君王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来夺回他应有的王位。

  还记得小时候,在棕树主日的崇拜以后,回家的路上,我心不在焉地把棕树叶子撕成小片,一边翻看主日学教材,下一个礼拜的主题是什么?这真是不合理:这么多的群众在一个礼拜中都顺服在他的脚前,怎么可能下一个礼拜,耶稣居然会被捕并且被杀害了呢?

  现在我再读福音书,我能看出一些暗流,可以来解释这样急转直下的形势。在棕树主日,有一群人是从伯大尼来的,这批人还在为着拉撒路的神迹狂欢,他们围绕在耶稣身旁。另外有一大群人是从加利利来的,他们大多是认识耶稣的。马太福音告诉我们,再另外跟随耶稣的就是瞎眼的、瘸腿的,以及一些孩子们。在这样的一群拥护者的后面潜在着许多的危险。宗教当局恨恶耶稣,而罗马的军队为了维持节日的治安,当然会听从犹大公会的请求,监视逮捕任何可能对整个秩序有威胁的人物。

  耶稣自己对这次荣耀的游行也有错综复杂的感受。路加记载当耶稣靠近城的时候哭了。他知道群众是多么容易叛变,这些呼喊「和散那」的声音,一周以后就会变成「钉死他!」的吼叫。

  这次胜利的入城,有一种双重性格的气氛。当我把所有的细节放在一起的时候,摆在我眼前的是一场闹剧。我能够想象一位罗马军官骑马奔驰到现场来调查这个骚动。他曾经参加过在罗马的游行,在罗马事情是按着规矩来办的。打了胜仗的将军,在阳光下闪闪耀目,跟在他后面是一队装备整齐的军官,展示着他们所征服敌人的军旗,在游行队伍的后面是绑着的奴隶、犯人、无赖,这些是那些反抗罗马的活教材。

  在耶稣胜利入城的行列中,这些爱戴的群众就成了罗马游行中最后的一批人:瘸腿的、瞎眼的、小孩子们,以及加利利和伯大尼来的市井小民。当这位军官看到他们所注意的对象时,他看到的是一位孤独的身影在哭泣。不是骑着高头大马,或是坐着马车,而是骑在小驴的背上。那借来的外套覆盖在驴背上,就是他的鞍子了。

  不错,在棕树主日是有一股胜利的气氛,但并非是可以使罗马人侧目的胜利,也不是可以令耶路撒冷的群众放在眼里一段时间的胜利。这算什么王的派头呢?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我想加入

本版积分规则


|  关于我们  |  奉献捐赠  |  社区资讯  |  社区影音  |  联系我们  |

欧洲基督徒社区网站——一独立于任何宗教团体。本站的宗旨是向全球各种文化、信仰背景人士提供一个了解基督教的平台,


同时希望通过介绍耶稣关于爱人如已、彼此饶恕、服务他人等教导为改善人际关系、促进社会和谐作出贡献。

我的微博|Archiver|手机版|

欧洲基督徒社区版权所有 欧洲基督徒社区 © 2010-2014 欧洲基督徒社区

返回顶部